一、操作前:防護與檢查雙到位
1. 人員防護裝備穿戴
必選裝備:
防護眼鏡 / 面罩:防止剪切時金屬碎屑、潤滑油飛溅入眼(尤其高速剪切場景)。
防切割手套:搬運板材或調整刀具時使用,禁止在送料或剪切時佩戴手套操作(避免手套卷入設備)。
防滑工裝鞋:鞋底需防滑、防砸,避免油汙或廢料導致滑倒,同時保護腳部免受坠落工件傷害。
緊身工作服:禁止穿寬松衣物、佩戴項鏈 / 手鏈等飾品,長發需束入安全帽,防止被傳動部件(如齒輪、皮帶)卷帶。
2. 設備與環境安全檢查
(1)機械部件檢查
刀具狀態:
確認刀片安裝牢固,無裂紋、崩刃或過度磨損(刃口鈍化需及時更換或修磨)。
檢查刀片間隙是否符合板材厚度(通常爲材料厚度的 5%~10%,如 2mm 板材間隙 0.1~0.2mm),間隙過大易產生毛刺和變形。
傳動系統:
查看皮帶、鏈條張緊度是否合適,無松弛或斷裂;齒輪箱油位正常,無漏油。
導軌、絲杠潤滑良好,無幹摩擦異響(可通過手動移動滑塊檢查順暢度)。
防護裝置:
急停按钮必須靈敏有效(按下後設備應立即斷電停機,重啓需手動複位)。
安全光柵、防護欄、刀具防護罩完整無缺,嚴禁拆除或短接(如用膠帶固定光柵遮擋器)。
(2)電氣與程序檢查
電源與接地:
確認電壓穩定(AC 380V±10%),接地保護可靠(接地電阻≤4Ω),避免漏電風險。
電氣線路無老化、裸露或接頭松動,控制櫃門鎖閉良好,防止粉塵進入引發短路。
程序與參數:
調用正確加工程序,核對剪切長度、速度等參數與工藝單一致,首次運行需先空切測試(無料狀態下觀察刀具運動軌迹)。
禁止擅自修改系統參數(如伺服增益、極限位置),如需調整需由專業人員操作。
(3)作業環境清理
移除設備周邊雜物(如工具、廢料、油汙),保持通道寬度≥1.2m,確保緊急情況下人員可快速撤離。
卷材存放架穩固,避免傾倒;廢料箱及時清空,防止碎屑堆積影響設備散熱或引發火災。
二、操作中:嚴守規範,全程監控
1. 人員操作禁忌
禁止單人作業:多人協同操作時需明確指揮信號(如手勢、口令),避免誤操作。例如,上料與剪切需同步確認,防止送料時人員手部未撤離危險區。
嚴禁違規觸碰:
設備運行中,禁止用手直接調整板材位置、清理碎屑或測量尺寸,如需操作必須停機並斷電。
禁止跨越防護欄或將身體任何部位伸入刀具運動區域(安全距離需≥500mm)。
專注度要求:操作時禁止玩手機、聊天或疲勞作業,密切觀察設備運行狀態(如異響、振動、異味),發現異常立即停機。
2. 上料與送料規範
材料固定:
卷料安裝時需對齊放料架中心,用擋塊或壓板固定,防止卷材松脫甩出(尤其是高速剪切時)。
手工搬運板材時需兩人配合,避免單手提拉導致扭傷或板材滑落砸腳。
送料操作:
必須通過送料輥或推料裝置輸送材料,嚴禁用手推送。送料時需確保板材平穩,避免傾斜或卡頓(可能導致刀具損壞或板材變形)。
薄材(如<0.5mm 鋁帶)送料時需降低速度,防止打滑或拉伸變形。
3. 加工過程監控
運行參數觀測:
關注顯示屏上的剪切次數、送料長度誤差等數據,發現連續超差(如>±2mm)需停機校准。
液壓機型需監控油溫(正常≤60℃)、油壓(如系統壓力波動>10% 需排查泄漏或堵塞)。
異常情況處理:
若出現刀具異響(如 “啃咬” 聲)、板材嚴重翘曲或設備劇烈振動,應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嚴禁繼續加工。
廢料纏繞傳動部件時,需先斷電並鎖定電源,再用工具小心清除,禁止徒手拉扯。
三、緊急情況與停機處理
1. 急停操作原則
遇以下情況需立即觸發急停:
人員不慎接觸危險區域或發生擦傷、卷入等意外。
設備失控(如刀具不受控運動)、電氣元件冒煙或漏油起火。
安全防護裝置失效(如光柵故障未停機)。
注意事項:急停後需先切斷總電源,懸挂 “禁止合閘” 警示牌,再由專業人員排查故障,禁止未經許可複位重啓。
2. 正常停機流程
完成加工後,先退刀至安全位置,關閉伺服電機和油泵,再切斷總電源。
清理設備台面和導軌上的碎屑,用防鏽油擦拭刀具和精密部件,防止生鏽。
填寫運行記錄,注明設備狀態、故障隱患及處理情況,便于交接班跟蹤。

四、維護保養:安全始于日常
1. 日常維護要點
每日檢查:
潤滑系統:手動潤滑點(如導軌油杯)需每日注油,自動潤滑系統需確認油位和泵工作正常。
緊固件:檢查機架螺絲、刀具固定螺栓是否松動(可用扳手逐顆確認)。
每周維護:
清潔電氣櫃:用壓縮空氣吹除灰塵(注意斷電操作),檢查線路接頭是否松動。
測試安全裝置:模擬遮擋光柵、按下急停按钮,確認設備停機響應時間≤0.5 秒。
2. 專業檢修要求
每季度由電工檢查接地電阻、電機絕緣性能;每年由機械工程師校准刀具平行度、送料精度(誤差>±0.5mm 需調整)。
更換刀具、皮帶等部件時,需由兩人配合操作,避免部件坠落或工具掉落砸傷。
五、安全管理長效機制
培訓與考核:新員工需通過安全操作培訓並考核合格(含理論與實操),每年至少一次複訓,強化應急處置能力。
風險警示標識:在設備危險區域(如刀具、傳動帶)張貼醒目標識(如 “禁止觸碰”“高速運轉”),使用黃色警戒線劃分安全區域。
應急預案:制定剪切傷害、觸電等事故的應急處置流程,配備急救箱(含止血藥、紗布、燙傷膏等),定期組織演練。